close


   
第一次拜訪這個位於台東與花蓮交界的海岸部落,是在午後的風吹起來已經會感到寒意的初冬。

我們第一個見到的「馬格拉海」*印象,
就是勒卡爾用竹子建成的小涼亭,在涼亭裡與廣闊無際的蔚藍並坐,
要不是冷風陣陣吹來,這地方是很容易讓人迷上的。

   

隨後勒卡爾帶著我們緩緩的漫步社區,
以惜物的口氣與眼神,向我們悉心解說社區裡面的一草一景,
以及他們背後的每一個小故事;
除了部落的文化特色之外,
並藉由像是種植綠籬等的小動作,表現出部落對環境溫柔的一面。

  

然而,隨著時代的迅速變異,對於外地來的教堂與洋房,
部落居民亦無法全力抵禦外來文化對部落文化造成的影響與衝擊,
逐漸認為住家前的灌木叢修剪的方方正正,
或者是鋪上一層厚厚的水泥,
連庭院的樹都沒有深根機會的現代化比較漂亮。

隨後,又看見兩、三個媽媽正在與黑貓宅急便的人對話,
原來是要把自家農收的米寄往北上孝敬小孩子,
才發覺在社區裡我們似乎都只看見老人與小孩。

 

隨著社會產業型態的逐步改變,即便是原先自給自足的小部落,
亦逐步感受到生計上的壓力。
因為在當地沒有適當的工作機會,
年輕人大都離鄉尋找更多的工作機會或是念書深造,
因此年輕人對部落事務無心,阿美族獨有的傳統社會年齡階級制度逐步式微;
回部落裡時,亦出現以薪水多寡與購車等級等決定成就高低的價值觀異化等情形。

久而久之,部落的地位不僅僅在年輕人心中被輕忽;
若是有年輕人返回部落定居,部落裡的長者們亦認為他是因為在外事業發展不順利才跑回來。

部落內缺乏青壯人力,
社區發展競爭力逐漸削弱;
因此年輕人在當地沒有適當工作機會,
家長便努力地將子女向外推,
此種狀況演變成緩慢而不自覺的惡性循環,
部落逐次成為沒有發展空間的累贅。

感受到部落及文化逐漸不被族人重視的問題,
勒卡爾站在他修復而成的家屋裡,
述說著希望能夠用「幾個人來住的小眾觀光」、寫部落故事或歌舞劇的方式,
藉以揚頌部落文化,喚起部落居民對自身文化資產的重視,
並且希望等待出外的年輕人有天能夠回頭找自己,了解自己的根屬。

  
20081230 何時回頭找自己-真柄部落




*馬格拉海-真柄部落的阿美族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牛加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